距离 2025 年大湾区全运会开幕仅剩四个月,两届奥运冠军陈梦于 7 月 20 日正式宣布重启系统性训练,目标直指这项国内乒乓球最高水平赛事。自巴黎奥运会后暂别赛场半年的她,将以山东队主力身份重返战场,期待与队友并肩作战,用 “热爱超越排名” 的全新心态诠释老将的坚守与突破。
一、重启征程:从伤病阴影到科学复健
2024 年巴黎奥运会卫冕女单冠军后,陈梦因肩伤、腰伤加剧,不得不退出国际排名以规避 WTT 强制参赛政策带来的高强度赛程压力。长达七个月的 “空窗期” 里,她仅维持断断续续的日常活动,直到今年 7 月才在山东队教练组的支持下制定系统恢复计划。据训练基地透露,她的复健分为三个阶段:首月以游泳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激活肌肉记忆,随后逐步加入多球练习和力量训练,目前已进入与队友合练的战术磨合阶段。
值得关注的是,陈梦在 3 月体能测试中立定跳远达到 2 米 31,远超孙颖莎(2 米 06)和王曼昱(2 米 26),甚至逼近男队选手林高远的 2 米 61。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她 “逆龄成长” 的奇迹,更揭示了其科学训练的成果 —— 通过强化下肢力量与核心肌群,她成功弥补了年龄增长带来的速度衰减,为全运会高强度对抗奠定了基础。
在接受《岛 ISLAND 画报》采访时,陈梦多次提到 “期待回到省队同吃同住” 的细节。这种情感源于山东队独特的团队文化:从 2021 年陕西全运会率队夺冠的辉煌,到日常训练中与顾玉婷、王晓彤等队友的默契配合,省队始终是她职业生涯的坚实后盾。此次复出,她特别强调 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”,认为乐鱼网页版与队友共同奋斗的经历才是体育精神的核心。
山东队教练组也为她量身定制了备战方案:一方面安排体能教练通过数据化分析优化训练周期,另一方面针对全运会 “团体赛 + 单打” 的双重考验,设计了双打模拟对抗、多拍相持训练等专项内容。据队内人士透露,陈梦将于 8 月初正式归队,与队友进行封闭式合练,重点打磨接发球衔接和中台相持能力,以应对孙颖莎、王曼昱等新生代选手的冲击。
三、全运战场:从 “地表最强赛事” 到自我突破
全运会乒乓球赛事素以 “比奥运会更难打” 著称,国家队主力分散到各省队后,每一场比赛都可能遭遇世界冠军级对手。陈梦对此深有体会:“国际大赛前几轮对手较弱,但全运会第一场就可能碰到国家队队友。” 这种高强度竞争对久疏战阵的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—— 若能在女团比赛中带领山东队卫冕,或将为其职业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陈梦此次复出还肩负着个人突破的使命:此前三届全运会她虽两夺女团金牌,却始终与单打冠军失之交臂。为弥补这一遗憾,她在恢复训练中特别加强了正手暴冲的杀伤力训练,目标将体能测试中展现的爆发力转化为赛场得分手段。不过她也坦言,现阶段更看重 “和大家一起努力” 的过程,这种心态的转变或许正是她应对压力的关键。
四、老将新生:赛场内外的多维突破
除了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,陈梦近期还活跃于综艺节目《是女儿是妈妈》等公众场合,展现出运动员鲜为人知的柔软一面。在节目中,她分享了自己面对伤病时的心理调适方法,强调 “真正的强大是内心勇于面对困难”。这种多维度的曝光,让球迷看到了奥运冠军光环下更为立体的陈梦。
而在技术层面,她的复出同样带来惊喜:体能测试中 30 米跑成绩较东京奥运会提升半秒,侧向滑步、A 字移动等模拟赛场动作的测试项目也表现优异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山东队教练组将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 —— 例如通过立定跳远强化核心力量,以支撑其标志性的中台相持能力。
结语
当 31 岁的陈梦在训练馆重新挥拍时,她的目标早已超越奖牌本身。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:“每一次站到球台前,都是对热爱的重新诠释。” 随着全运会脚步临近,这位老将将带着 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 的信念,与山东队队友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。无论是赛场上的飒爽英姿,还是场下与队友的并肩奋斗,都将成为中国乒乓球运动最动人的注脚。让我们共同期待 11 月 7 日开幕的大湾区全运会,见证 “梦之队” 如何在这片战场上绽放光芒。